您的位置:首页…>自考…>试题中心…>农学类…>正文

2005年1月自考--农村社会学(0290)试题

【字体颜色: 绿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绿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
A.斯宾塞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孔德
2.农村社会学的诞生地是(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3.我国著名农村社会学著作《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
A.杨开道       B.李景汉
C.费孝通       D.晏阳初
4.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劳动力不能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由此造成的剩余劳动力属于(   )。
A.结构型剩余      B.经济贫困型剩余
C.素质型剩余      D.效益型剩余
5.下列家庭功能中,(   )是家庭的固有功能。
A.婚姻生活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经济功能       D.休息和娱乐功能
6.维系夫妻关系的主要纽带是(   )。
A.孩子        B.婚姻
C.爱情        D.家庭
7.根据美国家庭社会学家波沙特提出的计算公式,五口之家有(   )种家庭关系。
A.5        B.10
C.15        D.20
8.社会组织管理者的素质首先表现在管理者的(   )。
A.价值观       B.工作作风
C.工作能力       D.工作积极性
9.“温州模式”属于我国社区发展的(   )。
A.注入式模式      B.乡镇群落发展模式
C.混合式模式      D.自发式模式
10.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划分社会层次的三个标准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职业        B.地位
C.财富        D.权力
11.社会分化基于(   )的需要。
A.社会发展       B.社会分工
C.社会分层       D.社会变迁
12.下列关于文化的四种表述,(   )是正确的。
A.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C.文化是一个辩证的历史概念
D.文化表现了某种正向价值取向
13.文化具有象征性、共享性、多样性和(   )等四个特性。
A.积累性       B.生活性
C.复合性       D.创造性
14.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文化单位是(   )。
A.文化丛       B.文化特质
C.认知文化       D.智能文化
15.对生活方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文化传统
C.自然环境       D.政治制度
16.富裕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   )。
A.20%以下       B.20%-40%
C.40%-50%       D.50%-59%
17.农村社会的犯罪现象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强奸、盗窃和(   )等三种犯罪上。
A.赌博        B.流氓
C.拐卖人口       D.杀人
18.我国农村的首要社会问题是(   )。
A.贫困问题       B.犯罪问题
C.人口问题       D.婚姻家庭问题
19.农村社会管理最关键的部位在(   )。
A.家庭        B.家族
C.村        D.乡镇
20.社会学中的社会调查方式特别强调(   )。
A.理论性       B.应用性
C.实证性       D.客观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农村社会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的学科。
2.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__________。
3.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
4.农村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
5.我国社区发展的多元化模式的主导方面是______________。
6.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区别,首先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不同。
7.阶级划分以______________为依据。
8.社会控制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
9.社会秩序最本质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
10.抽样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确定调查总体、设计和抽取调查样本、收集样本资料、______________等四个步骤。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人口
2.普那路亚家庭
3.社会流动
4.农村文化
5.实验调查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农村家庭的性质和特点。
2.简述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区别。
3.简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4.简述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5.如何对农村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综合治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其途径。
2.试论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方针和具体策略。

 

【添加日期:2006-1-16 14:05:04】【访问:次】【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