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高考…>高考指导…>正文

高考语文对策

【字体颜色: 绿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绿

高考语文对策之一:强化语感 活用知识

   贯通课内知识,增加课外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方针。

  高考的古文,大多是课外的,但考查的字、词、句式,都是课内出现过的,所以,必须对课内文章烂熟于胸。虽然很少考孤立的知识点,但它渗透其中,对课文中常出现的50多个通假字,近百个多义字,22个虚词的各种用法和含义,四种特殊句式的表达形式及例句,都要认真积累,加以整理,牢固掌握。这样,当试题中出现类似句子、语段时,便能迅速知道出自哪篇课文,出题者在考你什么,并根据试题要求,作正确的回答。这就是所谓贯通,所谓迁移。

  但这还不够。课本上学的篇目,毕竟有限,有些同学虽然对课文很熟,但遇到生疏的内容时,还是不善于联系学过的知识。读文言文,归根到底要凭语感,这就需要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所以找些没有标点的白文全篇或片断进行断句的训练,要有一定的量,读上百来篇之后,对古人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也就不会感到陌生了,语感也就好起来。断句时请记住:一通读,二点断,三检查,四标点和先粗后细的原则。除了凭语感外,还要运用有关虚字、词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以及人名、官名、地名等文化常识,反复检证,推敲,才不致出错。

  翻译要多训练,要注意不能凭直觉译大意,尽可能直译,运用留、调、换、补、删等手段,把句子里所隐含着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来,并译得通顺流畅。为提高赏析能力,平时应多看些通俗的赏析类书籍,整理出几条进行赏析的规律。至于文学常识,也不能忽视。

 

 

高考语文对策之二:拓开眼界 拓开心胸 拓开笔墨

       审题对高考作文是很重要。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近年来突起的话题作文,对审题渐渐淡化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文,真有本领,便能立于不败。

  

针对这种变化,考生更要着力于以下几点:

 

  一、拓开眼界。要关注身外事,关注热点,关注社会,把关注自身与关注人类命运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创新与基础,奉献与索取,学习与成才,个人与家庭,人类与自然,今天与未来,科学与人文……都应进入我们的视野,有大视野才不会被“话题”难倒,才能左右逢源。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自然会在“话题”前,惊惶失措,不知所云。

 

  二、拓开心胸。有大胸襟,才能有大气魄,才能写出恢宏大气的文章。要充实内心的世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热情。没有责任感,缺乏热情,即使“知之”也不会爱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看得多看得远不够,还要看得深,看得真。要训练自己思辨能力,某个问题不能讲死、讲绝,对一些基本观点要经常思考讨论。一般地说,考题所涉及的无非是上述这类问题;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覆盖到,也可以由此而自然迁移,从而仿佛预先准备过那样,对答如流。

 

  三、拓开笔墨。文章要写得生动活泼。既然淡化了文体,就更要避免那种三股文,五股文,八股文。避免套话、假话、空话,尽可能用散文的笔调写自己的感受,写议论的文字。有了广宽的视野,有了辩证的思维,有了表达的热情,又有了自由放飞的笔调,文章自然会有血有肉有枝有叶,生机勃勃了。

 

  而要做到这三点,必须加强阅读,苦练笔下的功夫。

 

 

【添加日期:2007-4-10 11:03:14】【访问:次】【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