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可持本简章到校报到,如需入学通知书请电话联系028-84760758 84760321 84760248 咨询QQ:3509173 18237777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自学考试专业分为社会型专业和应用型专业两种形式,社会型专业的所有课程,考生参加国家和全省统考;应用型专业是高等学校负责组织教学和辅导的一种助学形式,学习形式分为脱产和业余,办学层次有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升本),考试课程分为统考课程和校考课程。 四川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现有18个专科专业,25个独立本科段专业。自1997年办学以来,已经培养自考毕业生一万余名,现在册学生近1.8万人,其中专科5000人左右,独立本科段1.3万人。 四川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应用型脱产助学培养采用“学历+职业培训”双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完成自学考试学历教育部分,同时需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同时,正在开展普通高等专科在校生参加自考本科专业学习工作,可以缓解普通高校“专升本”的矛盾。积极开展在校中专生、中职生参加自学考试应用型专科学习,增强中专、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其学历水平。 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2008年招生专业
备注:1、脱产类学习的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和专业技能培训; 2、各专业办学根据各学习形式报到人数决定开班,如报名人数达不到开班人数可转其他开班专业学习。 一、咨询电话 1、继续教育招生办公室:028-84760321,84760758,84760248;地址:四川师范大学校本部(狮子山校区)。成都静安路5号。邮箱:zikao@sicnu.edu.cn QQ:3509173 2、举办专业教学单位及联系人:
3、助学单位及联系人: 科力自考教学部: 城南自考教学部: 二、答考生问 1、问:贵校举办自考应用型专业有那些层次? 答:我校自考应用型专业有专科和独立本科(专升本)两种层次,今年办学专业中专科专业18个,独立本科段(专升本)专业24个。 2、问:贵校举办脱产自考应用型专业有那些新举措? 答:我校举办脱产自考应用型专业有如下措施:第一实现双证教育,即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本专业的学分,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需接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第二专业教学实现学分制管理,学生在规定学制内完成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在规定学制内未能完成学分者,可以参加下一年级辅修,只需交纳一半的费用;第三欢迎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专、本科衔接学习。 3、问:应用型自学考试的考试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答:根据省考委的安排,应用型自学考试统考课程一年有四次考试,分别在每年的1、4、7、10四个月份。校考课程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分别在每年的1、4、7、10四个月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我校举办的应用型专业助学班,由各办学单位指派得力师资实施教学,参照普通高校教学规律行课,执行相应的专业课程计划管理,统一授课辅导,统一管理,统一时间安排。 4、问:在校专科生参加自学考试有哪些政策和规定? 答:根据教育部考试厅〔2004〕1号文和省自考委、省教育厅川考委〔2003〕7号文、川考委〔2004〕21号文、川考委〔2005〕19号,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校字〔2005〕72号文等文件精神,在校专科生参与在校普通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工作,其政策和规定为:1、报考专业的原则:选修自考本科专业应与主修专科专业一致(相同或相近)。2、考试课程的安排:本科专业考试课程分统考课程和校考课程,统考课程具体考试时间由省考办安排,考试地点由专业办学单位所在的市、州招办具体安排;校考课程的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3、成绩的转换:考试课程中,按省考委的规定,与主修普通专科专业的公共政治课、公共基础课,其课程成绩和学分均可以相互替代。其替代的课程,报考学生应在学校教务处开具课程成绩书面证明,到学校自考办办理转免考手续。4、学制:两年。5、毕业证办理:办理自考本科毕业证时需校验主修专科毕业证书。 另外:专科生的专科专业与自考本科专业不同,按省考办政策需加试三~四门自考本科对应专科段专业的骨干课程,考试方式是校考。《英语(二)》统考课可以用三到四门校考课程代替,但用校考课代替《英语(二)》统考的学生不能授予学位。 5、问:在校中专生、中职生如何参加应用型专科自学考试? 答:根据目前省内中专、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均是“订单式”培养,为了提高中专、中职毕业生学历文凭,满足定向培养单位对人才学历层次的要求,学校积极同省内各级各类中专、中职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和社会各类办学机构合作,开展在校中专生、中职生参加自考应用型专科学习,同时在校中专生、中职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学校参加自考学习。 6、问: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是否可以申报学士学位证书? 答:根据省学位委员会、省考委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凡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的学生,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可以在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后两年内由本人申请,学校审核,教育厅审查,条件符合者,由我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颁发。 1、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考试课程总平均分不低于65分(不含毕业论文成绩)。 2、通过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二》考试。 3、通过省学位办专门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 4、学生参加第一门课程考试到申请学士学位之间的时间不超过五年。 学位外语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考试时间一般在9月份;我校今年将举办成人学位英语考前补习班。 7、问:毕业证证书效应? 答:我校招收的应用型专业学生按照专业考试计划要求,全部课程合格者,即可获得由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署章、四川师范大学副署校章,国家认可学历。按照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可以报考研究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自考本科毕业生可向学校申请学位,由学校学位委员会授予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8、问:高等自学考试应用型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有那些区别? 答:高等自学考试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学习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①入学方式的区别,成人高等教育需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经省招委批准后方能取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资格,而参加自学考试接受高等教育不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只需办理报名注册手续即可获得考籍;②考试方式的区别: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考核是学校全面负责实施,而应用型高等自学考试50%左右的课程考试由国家和全省统考;③毕业文凭的区别:成人高等教育经考试合格,颁发四川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文凭,应用型高等自学考试经考试合格,颁发四川省自考委和四川师范大学共同签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两种文凭国家均承认学历。 三、报名办法及报名时间 自学考试不需要通过入学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在每年8、9月份到学校报名。 (一)脱产学习:凡有意参加我校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的同学均在四川师范大学“成教自考职教网”(http://crjy.sicnu.edu.cn)或“四川师范大学成教学习服务网”(http://www.scsdcjw.com)网上报名,查阅详细介绍,进入网上报名模块填写报名信息。 脱产学习到校报到时间: (二)助学站点业余班:请与各专业招生咨询人(招生专业表内)联系,取得各社会助学站点的报名时间、报名方式、报道地点和入学时间。; (三)在校专科生与自考本科衔接教学班:请与各办学单位联系。①报名咨询地点:在校本部的专科生在举办专业学院或成教院招办咨询报名;校内非内设二级学院的学生,在各二级学院成立的专门机构处办理入学手续,学院安排教学计划,在各二级学院实施教学;文理学院专科生报名在文理学院对外联络处,外事学院在外事学院教务处,航空港校区在航空港校区各院系,省内已与我校签订联办的专科院校;②报名方式、地点:在各单位相应部门咨询现场报名,办理入学手续;③入学时间和教学实施:由举办专业学院安排教学计划,在各专科院校实施教学。 四、缴费项目及其标准 (一)脱产班: 学费:文科类3200元/年,理工类(含外语)3600元/年,管理类3400元/年,体育类4100元/年,艺术类6000元/年; 职业培训费:2600元,其中计算机操作员和办公软件培训和证书考试费1200元,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证书考试费1400元; 住宿费:800元/年(8人间); 教材费:300元; 建档费50元; 预收超额水电成本220元(按实结算,多退少补)。 (二)业余班学费:文科类2400元/年, 理工类(含外语)2800元/年;管理类2600元/年;体育类3300元/年;艺术类4500元/年;
教材费300元;
建档费50元。
(三)参加专科在校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执行业余学生收费标准。
(四)其他费用:电子摄像费10元,考务费每次每科26元。本科生论文指导费320元,本科生学位外语报名费80元,学士学位申报和评审费220元,毕业证书办证费35元。
五、新生报到须知
(一)脱产班:
1、报到时间:8月29日;
2、凭通知书或简章到校报到;
3、请携带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
4、自带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具;
5、报到时需交清第一学年学费、职培费和其他代管费。
(二)业余班(助学站点): 请与各办学单位、助学站点电话联系,根据各办学单位、助学站点要求办理六、乘车路线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办公地点在第五教学楼。 经过川师南大门的公交车有38、56、40、41、343、332、336;经过川师成教院新区(站名“川师成教院”)的有12、79、218,541、新南门到龙泉(大面)的车;经过川师北大门外的有104,12、79、218等。请自行选择线路,一般都有多种组合。同时由于公交线路随时在调整,最好询问乘务人员。 |